A+ A-
A+ A-

“今日可玩得尽兴?”宋静菀皮笑肉不笑,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。

“尽兴,尽兴……”杨若雪黝黑的脸上露出一抹尴尬的笑容,眼神有些躲闪。

“娘亲你看,这是我今日在村口溪边给您钓的鱼。”杨若雪举起小竹竿,上面绑着几条稀稀落落的小鱼。她满脸骄傲,脸上还带着白天疯玩的证据,泥土的印记清晰可见。

宋静菀看着她,脸上显露出一抹担忧:“若雪,如今你该到了上私塾的年纪,娘亲希望你收起性子,读书认字,将来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。”

“可是,可是,比起读书认字,我更喜欢舞刀弄枪。”杨若雪说着,又开始舞动她那绣花拳,试图用这种方式引起母亲的兴趣。

宋静菀叹了口气,放下戒尺,语气软了下来:“若雪,娘知道你喜欢玩耍,但你也到了懂事的年纪了,一个人的本事不仅仅在于武力,更在于智慧和修养。”

杨若雪停下手中的动作,歪着头看着母亲,眼神中露出一丝迷茫:“娘亲,那我能不能既学武,又学文呢?”

宋静菀微微一愣,随即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:“雪儿,你长大了。娘答应你,从明天开始,你既要上私塾读书,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武艺。但你要记住,无论学什么,都要用心,不能三心二意。”

杨若雪一听,立刻欢呼雀跃:“好耶!娘亲,我一定用心学!”

万一有什么不测,凭她一人没办法护雪儿周全,倒不如让雪儿练得一身本领,好防身,宋静菀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,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无奈。

晨雾未散的山间,宋静菀背着竹筐穿行在荆棘丛中。露水浸透粗布裙裾,在深秋的寒风中结成细密的冰珠,她却浑然不觉,专注地辨认着岩缝间的苍术。指尖被枯叶划破,渗出的血珠染红了药材,她也只是撕下衣角随意包扎,又俯身采摘悬崖边的野三七——她熟练地采摘着草药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这味药材能卖上好价钱,足够支撑若雪半个月的束脩。多采一些,能卖多一点钱,若雪的学费才能有着落。

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,她已背着沉甸甸的竹筐赶往集市。青石长街还笼罩在薄雾中,她寻了个避风的角落,小心翼翼地摊开油纸,将珍贵的药材按品类码放整齐。深秋的寒风卷起碎叶,她拢了拢褪色的粗布头巾,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,嘈杂声不绝于耳。每一笔交易,都在讨价还价的吆喝声里,将每一文铜板都攥出了汗渍。尽管收入微薄,但她从不抱怨。

学堂里的杨若雪不负所望,清晨的阳光斜照进窗棂,她伏在案头,小手指逐字逐句点读《论语》,清脆的诵读声总能引得先生颔首赞叹。书先生讲的内容都能记在心里,功课一字不落。当先生当众夸奖她"过目不忘"时,她总羞赧地低下头,可放学路上就忍不住蹦蹦跳跳——她知道,这是给母亲最好的慰藉。

空闲时间,杨若雪会和宋静菀一起切磋武艺。宋静菀虽然不是武林高手,但也不是什么鱼虾蟹将,她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杨若雪,希望女儿能文武双全。杨若雪学得很快,她模仿着母亲的动作,一招一式都练得有模有样。虽然刚开始只是简单的招式,但母女俩练得不亦乐乎。

暮色初临时,家门院里的梨树下,总能看见杨若雪翘首以盼的身影。望见母亲疲惫的身影,她立刻飞奔上前,接过竹筐时触到母亲掌心的厚茧,鼻尖便微微发酸。关切地问道:“娘,您累不累?”宋静菀微微一笑,揉了揉女儿的头发:“娘不累,你今天学得怎么样?”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